书写文摘

【答案】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

作者 eb/分类 知识竞赛/发布于 2021-07-01
120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碰撞融合。夏、商、周三族的民族迁徙与定居,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蚁、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推动了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元王朝,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加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和在台湾建省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高凯军《论中华民族》 材料二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三1952年,我国颁布《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实施纲要》。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民族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特点: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范围不断扩大;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 作用: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传统儒学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 (2)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阶层积极进行反侵斗争;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观念传入。 (3)处理好民族关系,是搞好各民族之间团结的关键。因此,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证。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的信息可知以中华文明为核心;依据材料一“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蚁、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的信息可知是强调等级秩序;依据材料一“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加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的信息可知范围不断扩大;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其积极作用,主要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关系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中的“20世纪初,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可以看出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可以看出近代民族观念的影响。除此之外,再结合所学近代史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可从处理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处理方法等方面来谈对发展民族关系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自 <a href="https://www.editbook.cn/25206.html" title="【答案】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 rel="bookmark">【答案】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 | 书写文摘</a>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订阅书写文摘以获得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