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文摘

【答案】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翻译

作者 eb/分类 知识竞赛/发布于 2021-07-01
216

题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与“始一反焉”中的“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系向牛头充碳直 C、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D、一狼洞其中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甫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3、解释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聚室而谋(  )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答案

1、D 2、A 3、(1)商量 (2)用箕畚装土石

解析

文言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文言实词特点: 第一,单音节词占多数。 如古代说“冠”,现在说“帽子”。古代说“汤”,现在说“热水”。 第二,词义有所变化。 ①所指范围扩大了,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古代的“脸”只指面颊,现在指整个面部。②所指范围缩小了,如“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臭味。“亲戚”古代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现在只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亲。③意义完全不同,如古代的“走”相当于现在的“跑”,古代的“羹”指带汁的肉或肉汤,现在通常指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意义只有细微的差别。如“购”古代指悬赏征求,“甚”古代主要指厉害、严重。 第三,一词多义比较普遍。 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同一个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一个是本义,其余的是引申义。本义就是一个词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掌握了词的本义,就能以简驭繁,事半功倍。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读“zhāo”,义为早晨,所以引申为“朝(cháo)拜”,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义;由朝拜又进一步引申,指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一般说来,古汉语辞书中所列的第一个义项往往就是它的本义,其他的则是引申义。 第四,有通假字。 要确切地掌握某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是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文言词义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不能用今天的词义来解释文言实词。 二是要把一个词语放到具体的上下文中去辨析,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定其含义。三是要勤查工具书,最好是先确定它的本义,再看看这里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这样日积月累,多读多记,自然就能对文言实词具有较丰富的知识。 虚词与实词: 虚词是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反之则为实词,也就是考试时经常考到的那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推敲实词含义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 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文言实词释义九法: 解答文言文试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下面介绍几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1. 从字形推词义。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2. 从通假字推字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 例如:“兵不顿而利可全”,把“顿”理解为“劳顿”,就成了“武器不劳顿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意思显然不通,这时“顿”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关键了。这时,如果我们根据同音形似通假的规律,联想到表示“不锋利”意思的“钝”字,就可以将全句译为“(未经战斗)武器还很锋利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畅明白了。 3. 根据词语结构推词义。 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以推断词义了。 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组。我们只要知道“恤”有“怜悯”之意,那么,“存”与之同义并列,就具有与“恤”有联系的“安抚”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义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 4. 按互文推词义。 互文这种组合格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的“殚”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尽”,就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 5. 凭对文推词义。 在句中,如果表达的意思互为相反,其所用词语的一方对另一方就构成了反义。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们知道“终日”与“须臾”。是反义对文,这样就可以由“终日”是“整天、时间长”的意思推知“须臾”的意思是“时间短”了。 6. 凭上下文推词义。 这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 例如:缪贤对赵王称赞蔺相如时说“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释为“勇敢”或“勇气”显然不妥,但如果联系到后面词语“有智谋”和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的表现来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胆识的人”。 7. 随文引申推词义。 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去考虑。 例如:“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的本义是从小孔或隙缝向里看,按这一本义显然解释不通,我们可以顺其本义联想而推断出是“照”的意思。 8. 填补省略成分推词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这无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难度。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义难以落实,若在“奔”字后面补上一个“马”字,则“奔”字意义就可落实为“奔跑的马”,这样整个句子就文通字顺了。 9. 用析句法推词义。 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据词类去推求词义。这种方法,对解释跨几个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虚词的作用较大。 例如:“信”字在“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 上面谈的几种释义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具体要求采用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自 <a href="https://www.editbook.cn/20042.html" title="【答案】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翻译" rel="bookmark">【答案】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翻译 | 书写文摘</a>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订阅书写文摘以获得最新内容。